六瓣花心智教育——超智能时代的多元心智统合发展移动版

首页 > 学习资料 > 参考资料 >

[转载]抢赢了,是“强”还是“弱”?

抢赢了,是“强”还是“弱”?
海岚  编辑|姜静璐
 
抢玩具是宝宝们在交往中相当普遍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总有“输”“赢之分,抢到手的,霸气十足;得不到的,嘤嘤哭泣。这时,爸爸妈妈会很纠结,既不想自己的宝宝吃亏,也不希望他太过霸道。当然,也有不少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宝宝能抢赢就不会吃亏。但是,“强势”就真的是好事吗?
 
强势or弱势:源于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
一般来说,在抢玩具现象出现时,抢到玩具的宝宝往往会被视为“强势”的一方。而此时“弱势”的那一方则更受关注:有的宝宝“抢输了”之后表现激烈,嚎啕大哭,家长便忙不迭地要安抚他的心绪;有的宝宝(多见于年龄偏小的)则可能仅仅表现出惊愕,而后就没什么反应地玩别的东西了,家长却萌出“恨铁不成钢”的念头——孩子怎么就吃亏了呢?
争抢玩具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所谓“强势”和“弱势”,其实都是宝宝缺少社会沟通技能,或是情绪情感发育不完善的不同外在表现,都需要帮助。
 
·  抢赢了,真的就是“强者”吗?
“我的宝宝可不能被欺负了。”“抢了别人的玩具总比被抢好吧?”这恐怕是很多“强势”宝宝的家长的心声,家长甚至会内心窃喜,觉得自己的宝宝有能耐。
可你是否想过,宝宝为什么要用“抢”这个手段呢?
学龄前宝宝的心理特点是处在自我中心的发育阶段——看问题处理事情都从自我角度出发。当他看到想要的玩具时,往往既不知道什么才是实现目的的合适方法,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于是干脆就动手抢。这是宝宝成长发育的特点,可谓是他的“动物本能”。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宝宝在这种时候是需要成人结合具体问题给予引导的。比起“玩具最后归谁了”,我们更应该大力关注于对宝宝社会能力的培养。
尚处于抢玩具阶段的“强势”宝宝,未来有两种发展可能:
1. 挫折不能 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正面引导帮助,甚至被家长一贯地纵容默许,“抢”就会逐步发展成为宝宝解决问题的习惯性方式。说得严重点,今天的“抢”会升级成明天的凌霸行为。后果却是他有可能在群体环境中被强烈抵制,或者被“更强势”的人硬性压抑,这种情况下,内心的挫折感会对他社会能力的形成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这里结合一下最新的家教教训,比如李天一事件,在特权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特权型强势,也许他都不需要一个群体环境,因为他的家庭能为他营造一个顺应他的群体环境,也许他可能逃脱制裁,但对别人的伤害终究会反弹到他的内心,他无法再拥有那份内心清澈的快乐,这种东西是财富和特权买不来的.这样的强势带给他的是快乐还是负荷?家庭教育一定要有长远目标,爸爸妈妈的目光放远了才是本。
2. 孤立无援 宝宝经常靠“强势”得手,虽然近期目标都能通过“抢”的行为得到满足,但在长期的交往中由于不顾他人感受,亦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此类粗鲁的行事风格会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中失去朋友,到头来沦为“孤家寡人”,如何在讲究协作的社会团队中生存?
所以,作为“强势”宝宝的家长,我们应当意识到宝宝这样其实是非常需要帮助的,请结合他的实际情况,检验一下他的成长环境,同时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硬性压抑,或任意放纵,都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宝宝的强势表现是需要帮助引导,都可谓是教育的失职。
 
·  抢输了,是不是你把孩子变“弱”了?
而对于所谓的“弱势”宝宝,家长往往一味地给予抚慰,多数会用“别哭,我给你买一个”来弥补宝宝的失落情绪,并教育他几招“避强”的方法以避免宝宝以后再吃亏。在未来的教育里,却暗暗将“强势”作为培养孩子的方向,力争将自家的宝宝也提升到“不受欺负”的境界。
请你想一想,宝宝“被抢”之后,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你有没有悄无声息地给他贴上了“弱者”的标签?
答案:其实宝宝的内心比我们强大许多,也许他并没有因为一次两次的失意而认为自己有多差劲,但大人的做法和想法却会深深影响到他。被教育道“看到抢就躲”的宝宝只会越来越懦弱,三人成虎的道理想必大家也都懂。
更何况,即便宝宝在“抢”这件事上的确处于弱势,那么,学会以正确方式维护自己物权的指导才是“弱势”宝宝真正需要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效沟通,需要的是有理有据有度地维护自己的社会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忍让或者以错误的行为去纠正一个已经错误的行为——这些都属于不当的社会交往方式。
 
“强势”宝宝:需要学会与人沟通
我在加拿大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的职业操作方法是:
· 我看到你做了什么  如果“强势”宝宝用“抢”来解决问题,就算得到了玩具,成人也要走过去,用中性的描述语言告诉宝宝,我看到了整个事件,我看到了你的行为。比如,“我看见豆豆正在玩这辆小汽车,你从豆豆手里拿过来了。”
• 我教你该怎么做  “请你先把这辆小汽车给我,我来拿着,我们谈谈,然后和豆豆谈谈。我们不从别人手里抢玩具,你如果想玩,你可以问,‘豆豆,等你玩完了把这个小汽车给我玩可以吗?’”这种时候,强势宝宝听进去了,我们通常把这个小汽车还到被抢玩具宝宝手里,让这个所谓的强势宝宝去做这样的一个沟通过程。
• 多给你一个好建议  “你如果想玩这个玩具,还可以拿另一个玩具去试,看人家愿不愿意和你换。”同时告诉“强势”宝宝,如果人家不和你换,你就只好等人家玩完了。等人家玩的过程中,你可以先拿别的玩具玩。
• 请安慰被你伤害的人  如果被抢的宝宝当时哭了,这个就是一个时机,可以让抢玩具的宝宝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你看豆豆的脸,他哭了,你抢了他的玩具,所以他很伤心,把玩具还给豆豆,他就不会哭了,你要是想玩这个玩具,就要问:‘豆豆,你玩完了这辆小汽车,让我玩好吗?’”宝宝都有同情心的,宝宝的同情心是一切美好情感发育的基础,利用这一点对宝宝这种原始天性进行教育也是北美儿童教育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之一。
• 说话算话轮流玩  如果正在玩的一方也不肯让步,我们就规定时间,告诉正在玩的宝宝,我们轮流来玩这个玩具,你玩2分钟后要让给XXX。在临近终止时间的时候,要提前提醒:“再过1分钟,豆豆就要把小汽车给XXX玩了。“
 
“弱势”宝宝:需要学会维护物权
对于被抢的“弱势”宝宝,我们也需要先用中性语言描述一下都发生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宝宝对自己情绪情感有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比如,“我看见豆豆正在玩小汽车,XXX过来把小汽车给抢走了,豆豆很难过,就哭了。来,我们和XXX谈谈,告诉XXX‘我不喜欢你抢我玩具,你要先征得我的同意。’”
不要小瞧这道程序。这是教会宝宝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物权,找回自信的一种有效方式。
 
这样,在这个抢与被抢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让双方宝宝在平等的基础上都有针对自己的性格倾向进行学习的机会。这是培养宝宝社会交往能力,情绪情感认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机会平等条件下的一种寻求有效解决方法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一种寻找正确解决问题途径的人生积极态度的建立,一种教育宝宝正确维护自己物权的有效实践。
早期教育的努力目标是要把宝宝培养成一个身体健康(生理基础),内心阳光(情绪情感发育健康积极),性格开朗(具有有效沟通的社会能力),意志坚强(持久行动力)的人,在此基础上的成绩优良才是真正的成绩!
 
后记:“人和”从宝宝开始
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在《中国教育只能培养最低端的劳动力》一文,发自肺腑地感慨:“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
陈教授所言也是我在北美闯荡10多年深有同感的体会。在北美,有中国人很多顶着明晃晃的博士头衔,却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里面的纠结是什么?一方面中国人以文凭高为自豪,另一方面,那么高的专业指标却找不到专业工作,怎么会?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更多的是体现在只关注宝宝的学业表现,忽视了宝宝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在人和人之间联系更为紧密,社会成功更需要团队合作的现代社会,如果这种传统观念不适时加以改变,宝宝的未来发展因为社会交往能力的欠缺而阻碍了在社会大背景中的发展,那就非常遗憾了。真的不希望在我们的宝宝身上出现以博士头衔卖保险的纠结。其实中国人把成功的因素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这个“人和”的关键和西方教育中社会能力培养是异曲同工的。只不过当下的教育让我们忘了祖训。
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如何以合理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标,不仅仅涉及到宝宝未来在社会上能否取得成功,还涉及到他将来成人之后的婚姻和事业,不管是对幸福家庭的经营,还是对在事业成功上有所建树,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抢玩具现象”虽然事小,但其中涉及的利害却大,把这个过程作为我们教宝宝获得社会交往技能的极好实践机会吧。
不要让陈教授感叹的现象发生在我们的宝宝身上。生活中从点滴小事中教育培养宝宝才是早期教育中的本呀!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