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有规则的面对孩子的行为
时间:2018-01-16 19:17 来源:六瓣花 作者:六瓣花 点击:次
“无条件接纳”这个说法其实很多父母都不会陌生。但是,同时不少父母对它的理解也存有偏颇。
爸爸妈妈们总会有这样的疑问:
“无条件接纳”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无条件接纳”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但并不代表无原则纵容。
有父母问,“接纳”是不是就是接受、默认,不立规矩了?接纳并不代表无原则纵容。在2岁半或3岁以后规矩要不要立呢?一定要立。立规矩,是让孩子清楚明白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立规矩并不只是限制孩子“不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更多能做什么的选择,即明确告诉孩子,他还可以做什么。
曾经有人指出,父母给孩子立规定时,应该采用「可以/可以/不可以」这样的逻辑。比如,你不允许孩子看电视(不可以),那么你就应该同时提供给孩子更多别的好玩儿的活动(可以)。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因为这个规矩,我丧失了所有的乐趣。孩子才能心甘情愿地去遵守规矩。在你立的规矩里,他能享受到最大的自由。有了自由的孩子,他不会变得“无法无天”。
“无条件接纳”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但并不代表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孩子因为得不到某样东西而大发脾气、大声哭闹,这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在超市或商场里,众目睽睽之下,孩子撒泼打滚、大声哭闹,会让家长觉得颜面尽失,迫切想要制止孩子的行为。
这时,不接纳孩子的家长会气急败坏地想:“丢死人了,还不快给我起来!这孩子真难管教!说了不能买就不能买!再哭闹就揍你!”
接纳孩子的做法则是,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明白孩子想要某东西但被拒绝是很大的挫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非二度惩罚。因此「共情」是第一步,抱抱他、拍拍他,告诉他你能明白他的感受。等他情绪稍微平复再跟他沟通。
“接纳情绪”并不代表溺爱,并不代表满足所有要求。孩子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一定不可能都“满足”、马上满足。就像上面说的,你不能给他买那个东西一定有你的理由。孩子即使暂时不能接受,也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他知道父母会坚持原则,他就会知难而退。这样,他以后就不会以哭闹为手段,胁迫父母让步。其实,你若足够细心,你会发现,其实孩子是非常通情达理的。
“无条件接纳”是“接纳孩子有个体差异”,接纳孩子独特的个性特点,并不代表要不切实际地无原则夸奖。
每个孩子生来就有独特的气质类型
一个家长曾经跟我说,我的孩子太闹腾了,上蹿下跳、跑来跑去,我就希望他稍微安静一点,怎么办?我想说,每位父母都应该了解,你们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一定要根据孩子自己的特点去研究你的教养方式。
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把孩子培养得又外向同时又内秀,又端庄同时又活泼。很多时候家长的期望和孩子本身的气质类型不符,教养方式就容易偏颇。
比如一个唐僧式的家长,讲条理讲逻辑然后又特别罗嗦,结果碰到一个猪八戒的孩子,这个孩子感情特别丰富,特别善于表达自己,特别憧憬快乐的东西。这个唐僧式的父亲就把孩子所有的热情都扼杀了。所以我们说,要“接纳”孩子的个性特点。
那么“接纳”,是否就像很多家长理解的,就是不切实际地肯定和赞赏呢?并不是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所长,有所短。父母应该接纳孩子自己的特点,在孩子擅长的领域着重发展,没必要要求孩子在所有领域都有良好表现。
其次,也不需要非在孩子不擅长的领域不切实际地进行夸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当孩子因自己的劣势而烦恼时,父母可以恰当引导,让孩子明白,在有些方面我可能比不上别人,但我其他方面比别人厉害。整体上说,我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正视和客观地了解自己,不会因为你的接纳,而“受不了批评、听不进劝诫”。
总之,“无条件接纳”是不过多地对孩子评价,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不批评和责备。“接纳”是父母需要具备的基本的理念和态度。
“接纳”本身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但态度却影响了方法。遇到问题时,“接纳”会让你更从容,不焦虑,能够更加坦然。接纳,也是家长面对生活的一种生活态度。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 |
- 上一篇:白岩松: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凤凰副刊
- 下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