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瓣花心智教育——超智能时代的多元心智统合发展移动版

首页 > 学习资料 >

停止情绪化说教和打压

  婴幼儿期,讲道理所起的作用是不明显的。尤其是这个阶段的说教,如果把握不当,不但没效果反而还会适得其反。因为教育的核心本质是“身教大于言教”。大家一听这句话,会不以为然,道理谁不知道,谁不会说呢?我以前也知道,但现在的知道是有深刻感受后说出来的。如果家长还在大量说教,只能说明:还没意识到过量的说教,这个行为会给孩子的未来结一个什么样的苦果,没看到这个苦果就会不断地做着错事。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童年,当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在给我们说教时,我们曾经幼小的心灵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遇到一个五岁孩子的家长,无论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在孩子做了她自己认为的“错”事后,她会对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进行一番十几分钟的说教,而对自己孩子的说教会更多!但这位家长五年里从不曾打过孩子一个指头。这个孩子所显现出的特点就是:五岁会使用很多成人的表达方式以及思维方式,背书很快。大家都会给他投去赞扬惊叹的目光,我们当时也不太懂教育,也错误地给孩子贴上了一个“成熟、稳重、不一般、以后一定能成大器”这样的标签。

 

  这个孩子懂事到几乎不犯错。但有一天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很生气和失望。孩子委屈地哭了,要求爸妈抱抱,但父母很生气地没有理会还说不抱。我心里突然感觉不对劲,直觉上那个哭声不太一样,我就找了个凳子坐下,把他安静地抱在了怀里。我也很惊讶他会让我抱他,因为这个孩子对于父母以外的人一般不轻易接触。当他用无助天真的眼神看着我时,这一刻我才知道我以前错了,我真的错了:他不是我们大人期盼和定义的那个不同寻常、未来会有所成就的孩子,原来他还只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那份天真的眼神是我从未看见的,我震惊了!他幼小的内心承载了多少大人们的期待,虽然他的心智发育仅仅还只是个五岁的孩子,但他的思维意识已被大人长期说教影响成为和十多岁孩子一样了。这个五岁的孩子的心灵要承载着如此巨大的未来,他真的能健康和快乐吗?

 

  这个孩子父母每次说教,我们在旁边都听过,都是按照和我们成人讲话的这些理论和道理进行说教的。这种超常的说教,其实是父母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是父母童年至今一直以来,内心安全感的缺失,父母会情不自禁地强迫孩子、要求孩子,其实是在满足自己内心的一种需求,将内心的缺失在孩子身上弥补。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为家长的自我没有形成好,家长的人格无法独立,家长和孩子的情结相互的牵缠、纠结,形成新的纠结的关系。这个孩子的一路成长也就是在父母高标准严要求下进行的,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在仅仅五岁的孩子身上都已经演绎了四年多了,这种爱不是理智的爱、智慧的爱,而是相互缠绕的“爱”,不是真爱。

 

  起初我们只是发现这孩子不合群、孤僻,喜欢旁观、不加入、不参与,一个五岁的孩子和父母的粘连和同龄孩子比强很多,看似是爱,其实是剥夺了孩子与其他孩子正常交往的能力。开园的第三天,上午我们出去玩,另外一个小朋友把他挤到一个小坑里后,他显现出疯狂的歇斯底里的哭闹,歇斯底里地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必须把另一个小朋友捆绑起来。我们安抚、劝化,始终不能化解孩子内心的怨恨,一路哭着喊着让老师:“必须必须把他捆绑起来,狠狠打他,我才可以原谅他。”一贯如此懂事的孩子,内心强大的怨恨爆发时,我们这才意识到了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当时我们判断,以为孩子有过挨打的经历,问过家长后,家长肯定地说,连指头都不舍得碰过孩子。我们事后咨询了专家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孩子的这个喊叫是想表达他的内心世界,是孩子的内心有强烈的希望松绑的需求,是家长一直以来精神上软控制的结果。

 

  我把专家的意见转达给了家长,这位家长在明白了一些教育基础理念后,孩子的母亲首先在行为上立刻就停止了说教。随后的一天,孩子没按父亲一贯的要求做到时,父亲没有像从前那样用眼神去训斥孩子,而是接纳地看了一眼孩子。这个孩子定定地看着父亲好一会儿,像是在等待着什么,但却又没有等到,孩子的眼神疑惑了好一会儿。这位父亲下来告诉我,那一刻,他内心似乎被震撼了一下,似乎也感觉到了一点什么,感觉到自己从前似乎真的错了。父亲也说虽然他心里还是很难放下那份强烈期盼和控制的欲望,但已开始努力学会慢慢地改变了。

 

  对于这位父亲,要否定五年来自己对孩子错爱的方式,确实有点难。因为他真的太在乎他的这个孩子了,他对孩子的在乎要比一般的父母要深得多得多。他为了这个孩子付出的太多太多,他陷入了不断地感受着这种和孩子在一起的感受。他离不开孩子、孩子也离不开他,但这却对孩子的心智发展影响很大。这样的情结可能还要追溯到这位父母的童年,他们的童年都是在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童年中长大的。这或许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就在父母亲这一点小小的改变之后,没几天,孩子已渐渐显得像个五岁的孩子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慢慢地回来了一些,也爱和大家玩了、不再那么孤僻、不合群了。但因当时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经验有限,不知这样的好转会反复很多次,之后我们在耐心上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才明白,孩子的心灵恢复是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中不断被修复好的。期间要反复很多次。

 

  孩子“犯错误”是因为,孩子心灵内部有一个向外扩张的力量,而孩子的自控力还没有形成,所以孩子就会以各种肢体或语言等形式呈现。当大人认为是“犯错误”时,一般会采取的方式会有:好奇、取笑、放纵、打骂等方式,这些都是错误的方式,大家一般也都能意识到是做错了。但有一种方式却不容易发现,就是大讲道理,就是说教。这种精神控制法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其后果也会更严重。当孩子心里有向外释放力量的时候,如果被强势的力量或大量道德理论的大帽子给盖回去,这时候压抑、抑郁就产生了。因为这个向外释放的力量本身并没有被解决和化解掉,只是暂时地被压制或隐藏。因为孩子是弱势群体,但有一天在孩子有力量反击时,孩子会以数倍的力量进行反击和爆发。或许这就是所谓的90后青春期叛逆,或许也就是我们70后婚姻家庭的不和谐所在吧。

 

  孩子自身没有能力克制他自身向外犯错误的力量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化解的力量,而不是打压。如果靠打压解决问题,问题依旧还存在于孩子心灵内部,不但没有解决,还又给孩子加上了一个更大更重的包袱,也就是道德的包袱,贴上一个“不乖、不懂事、好孩子、第一名”等等的标签。我们可曾换位想过,我们大人现在、此时此刻用心静静地去感受自己的心,我们自己是否想被别人贴上一个“好呀、坏呀”的标签?回答一定是不想的。但我们又都是这样被贴着标签长大的,我们又在不知不觉间,继续地重演着我们的童年,继续着在给别人和孩子贴着标签。

 

  当孩子向外释放力量时,自己又无力控制时,这时候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理解帮助他的人,帮助他化解那个大人眼里所谓“错误”的力量,孩子更需要老师家长有智慧的点拨、关怀、理解和包容。让孩子内部犯错误的力量真正被化解掉,才是下次不犯错和少犯错的根本,而不是把这个犯错的力量打压下去, 、埋藏起来。有一天这个力量越压越大时,就会是一个更大的爆发。所以老师、家长要明白,对于错误,肢体行为的打压、说教形式的打压以及没有语言的精神软控制,对下一次的不犯错误不但毫无意义,反而还适得其反,不是让孩子忧郁就是让孩子爆发,只有化解、合理有效的化解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化解犯错的力量需要家长老师的智慧协助,就是接纳孩子、接纳自己!

 

  而身教的重要性是来自于孩子具有超强模仿的这个特性。在不断地模仿老师、家长好的言行和情绪时,孩子内部不好的情绪、言行的习惯就会慢慢地被化解掉、被替换出去。模仿的力量是从孩子心灵内部开始的,是由内而外的力量,而不是外部打压下去的。所以模仿到好的力量也很强大和根深蒂固,模仿到坏的力量也很强大和根深蒂固。如果我们家长和老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一起努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吧!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