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瓣花心智教育——超智能时代的多元心智统合发展移动版

首页 > 学习资料 > 参考资料 >

孩子0-21岁成长规律及内在修复力培养

当看到孩子挑战的时候,就是成人有机会成长的时候,成人的努力和改变过程也将帮助孩子改变,

    一、0-21岁的成长发展规律:
首先是期望有一个小宝宝,如果一切良好,宝宝就怀在妈妈充满液体的子宫里。他的物质身体变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完整。然后到了生产的重要时刻,孩子开始呼吸空气,所以孩子完全是来到了一个崭新的环境生存。出生后,孩子的呼吸不是很有节奏和韵律,大约要花七年的时间让呼吸完全有规律。婴儿完全取决于大人的帮助,不像小牛、小狗出生后马上能自己寻找食物。如果这个孩子幸运的话,能有一个特殊的人完全地照顾他。当他饿或尿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笑脸或者说是一个主要的照顾者在他面前与他建立连接,他会产生很大的安全感。几周以后,他的眼神能够确定并能认出这个主要照顾者。然后孩子开始玩手,作为他的第一个玩具。孩子需要很自由地踢踹和挪动自己的身体,如果孩子有大量的时间用肚子或后背在地板上自由挪动,让其自主学会翻身、爬等,通过自由的运动,大脑内部很多的连接就会建立起来。如果一直抱着孩子或放在车里,那么在这个阶段该发展的能力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岁左右,自己可以作为人独立站起来。这一年是很重要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各种探索和体验终于克服重力站起来。孩子能站起来后,就要求家长更有耐心,他开始满屋子乱跑,乱翻,探索世界了。之后训练他如厕,听很多语言,开始说话。他像海绵一样,吸收所有感官印象,这些印象对他一生都产生影响。
 
    孩子两岁多,能上厕所了,会说话了,也迎来了一个说"不"的阶段。他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明白,我想要的和你想要的不是一个东西。在孩子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与大人会有很多战争和冲突,父母要耐心,应该高兴孩子自我的成长,但也要给予正面的引导并以身作则。
 
    三岁后,自我更强一些了,他也舒服多了,知道我是我,妈妈在那里,我们可以住得很近。这时也可去幼儿园,到一个有保护的地方进一步探索世界。虽然经历了家里的阶段,他到了幼儿园又觉得自己很小了,他要看比他大一点的孩子做什么。他还不太会跟别人一起玩,更多的是站在大孩子旁边玩。但实际上他非常繁忙地去吸收周围一切感官印象。
 
    四岁后,可以很好地与别人建立连接,更好地和别人玩耍。想象力非常丰富,可以和大家构建起一个非常美妙的世界。这里的想象非常重要,是今后思考的基础。对自己的肢体更有掌控力。可以模仿所见并通过游戏展现出来。喜欢玩过家家、商店和建筑的游戏等。家长退到幕后做些针线活和家务,让孩子自己自由地玩耍。除非出现问题或打扰到别人,大人尽可能不去干预孩子的自由玩耍。
 
    婴儿肥褪去,变得苗条,这时他五岁了。他们的玩耍非常具有想象力,大人只需要提供简单的天然材料。五岁社交技巧发展得更好了,他们明白,想和别人玩得好,他需要学会自我掌控。比如一个指挥别人干这干那的孩子,慢慢会发现没人和他玩了。他会学习给予与获取的社交呼吸方式。大人的社交他也会模仿,例如看到家庭暴力会模仿到幼儿园,例如紧张的家长会让孩子变得紧张。所以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在模仿学习,模仿到的一切都将终生伴随着孩子。
 
    六岁后,玩耍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构思、设计和设想,这与今后的思考有很大的关联。比如有些孩子开始就首先设计怎么玩,等设计完了,玩耍时间也结束了。玩耍更难了,想象力变得更往里面走了,大人要给孩子更多的工作,身体需要工作进行更精细的发展,他们是很好的捎信人,他从想的阶段过渡到了实际操作的阶段。牙脱落,脖子出来了,有了腰身,脸具有了更多个性的特点。

 七岁,孩子需要有带着爱的权威的老师。孩子觉得他可以成为他们的领导,孩子听他话并非常尊重他。

    14岁后,可以上高中了,他已经经历了身心的发展,之后真正进入思考层面。但相对于大人的情感来说,14岁的孩子还是小宝宝。为了不让孩子在青春期迷失自己,需要所有人的支持。这时老师要有激情,理想主义,给孩子希望去面对生活。因为这时孩子会遇见那些邪恶的东西,所以需要理想主义,用激情平衡邪恶。

    当孩子要走向世界的时候,他们有巨大的支撑力。他们以开放的头心手去拥抱这个世界。当然学习贯穿一生。就像今日我们共同学习,希望能帮助孩子。当你成为父母,孩子的挑战将你推向风口浪尖,以至于父母有觉知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二、如何培养内在修复力的五点建议
    韧性作为学科在过去七十年里,人们都在研究学习。二战后,一些科学家发现为什么有些人经历战争之后能很快调整并开始重新生活,而另外一些人却完全心碎而垮掉。科学家开始研究是否能测算出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帮助了他们的修复。
 有五点能帮助人有更大的韧性从而快速修复,所有的科学家对这五点都已基本达到共识。

 第一点是建立特殊的亲情关系。
弹力和弹性不是身体器官,也不由遗传而来,是后天培养而来。这个特殊关系的得来从出生后见到同一张微笑的面容就已经开始了。如果婴儿期没有一个全身心照顾他的人,那么他的内在修复力就没那么强,比如孤儿院的孩子。在今后的养育过程中,孩子至少需要一个可以完全信赖、可以将自己的一切都交托给他的人。在危机中的时候,总有这个人在那儿陪伴,就会容易度过那个时期。因为与那个人的关系,所有的修复工作都是值得的。
 
    第二点是在早期教育中,要有一个带着爱的权威的人。
这个人不要让孩子做选择和决定,不问孩子怎么做。不要问孩子你要橘子还是橙子,而是说这是你的水果,吃吧。有些父母不是很有自信,让孩子做决定。当大人过早让孩子做选择去进行思考的时候,孩子就被迫从发展意志的阶段跳到发展思考的阶段(14-21岁),这样脑力用的过多会影响物质身体的发展。孩子会信赖这个带着爱的权威的人,并跟随他。孩子知道有人可以提供他所需的东西,孩子就不会紧张会更安全,他不需要思考这个还是那个。
 
    第三点是小小孩通过模仿学习,而不是指令。
指令学习要等到上小学。孩子的天性是看到你做,他也想做,“请给我展示如何做”。如果大人能清晰和简单地展示给孩子的话,孩子会以惊奇的速度掌握,而不是给孩子大量的语言。但现在的父母太想分享知识,所以很难做到。有时孩子问你问题,只为了与你建立连接。比如孩子问,浪为什么进进出出地打呀?你当然可以上一整堂科学课。但对小小孩来说,你或许只需要和他一起拨弄水盆里的水就好了。在我的爱丁堡幼儿园,我和孩子们一起做太阳穿过天空,慢慢降落到西山的动作。但有个孩子的父亲说不对、不对,太阳是公转加自转。对于小小孩来说,最主要是让他有亲身的体验以及模仿来构建自己的物质身体。如果从小在模仿和体验中学习,孩子今后的思考也会更为精确、精细,内心会更有韧性和修复能力。我们成人责任重大,因为孩子模仿我们一切行为、一切感受和一切思考。当孩子周围总是有人愤怒生气的话,孩子的血管会变得很细小,以后会发生堵塞。所以我们要努力成为自己能做到的那个最好的自己,使我们值得被孩子模仿,使孩子有更强的修复力,等他们遇到危机的时候能很好地弯曲,而不是被折断。
 
    第四点是有质量的关于时间的体验。
婴儿期时知道白天黑夜,在吃和休息时有很好的节奏。一天当中有完全释放(呼出)的时间,比如自由玩耍,同时也有完全吸收(吸入)的时间,比如听故事的时间。吸进的过程是更安静的、更有独处性质的时间。呼出的过程就是更吵闹的、与别人一起玩耍的时间。吸进更像是倾听,呼出更像是说话。幼儿园老师要特别知道这一点,要吸进和呼出不断地交替进行。这样也可以很容易管住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安静一小会儿,过会儿就可以疯玩了。当然这是一天的节奏,还有一星期的节奏,一月节奏,一年节奏。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在中秋时帮你做了一点点月饼,听了一点点故事。第二年中秋,他可以帮你做一整块月饼了,还记起了去年中秋的情节。第三年他可以明白整个故事了,并可以轻松地讲给别人。这种时间的重复体验让孩子感到安全和快乐。
 
    第五点是让孩子有积极的体验。
有很多老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行,有很多判断。当我们在小小孩的时候,别人告诉我们不行的时候,我们就会内缩而变小,变得蔫头蔫脑。我们在幼儿园要鼓励孩子,每个人都可以唱歌,每个人都可以做手工等等。所有一年级的孩子都要学编织。我们带给了孩子一种文化,就是孩子可以尝试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有些孩子不能做的事,可以说等长大一点点了再来试试。我们不夸奖孩子做出的成绩,而赞赏他付出的努力。即使失败了,但他努力得到认可,他会高兴。
 
这五点能帮助孩子具有强有力的遇事韧性,能更健康地生活。
 
三、问答时间:
 
    1.问:三岁半孩子一定要爸妈陪着玩,怎么办?
答:可能孩子陪玩的习惯已经养成。我不会给出什么答案,而是希望通过我的回复找到你自己的方法。我们现代人应该带着自己的问题不断地探索,试着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如果有人给出一些建议是很有帮助的。我要问,她有自信独自玩吗?什么使她不愿独自玩?实际上,孩子们的内在想玩耍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无论是坐在路边,还是坐在园子里。但这个小女孩可能已经习惯了一起玩的模式。如果想改变这种模式,爸妈需要坐旁边但却要有意识地隐退其后,做些手工,木工等,而孩子需要自己和玩具们玩。陪玩的危险在于将成人的思考带入,自由玩耍就是出于孩子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父母变得被动一点,使孩子更积极主动一些。帮助孩子放松,建立自信以及培养孩子韧性的那五点都会对你有帮助。
 
    2.问:孩子要选择大人认为不合理的东西,怎么办?
答:如果六七八岁的孩子,很久都期盼买一个东西,你最好答应他。有时祖父母给孩子买了不合适的玩具,你表示了感激之情,但很快你会发现,你不喜欢的东西很快就隐居了。我认为家里的权威不是祖父母,应该是父母。孩子需要天然简单的玩具和材料帮助他构建物质身体。你如何去做,效果如何,都取决于你对我们所讲的内容有多大多强的认同感。这和看电视一样,如果你非常在意,你就一定有办法不让他看,如果你为了有片刻宁静而去做自己的事情,那么顺着你的内在需要,孩子也会认为看电视也是解脱你的方法。你有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决定权在你。这不是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行为,孩子的选择,真正的根源在于你有多在意这些能让孩子健康发展的细节。所以,有共同价值观的父母要在一起彼此鼓励支持,才能更好地坚定自己,而不是向不合适的玩具、电子产品等做出让步。如果孩子周围的朋友都在玩、看那些不合适的东西,那么你坚持住自己会比较难,有可能就会向他们妥协。作为父母,在这个时期,什么对孩子的发展最重要?如果有一天你比较懒,很想有片刻宁静,如果孩子看电视,他就不会烦我了。这时父母要知道,让他看电视的人是你,而不是这个孩子。你要对自己诚实,同时也要善待自己。
 
    3.问:七岁的孩子,看到骷髅和断头很害怕做噩梦,怎么办?
答:我们要真正理解他的痛苦并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帮助他,因为孩子更多生活在故事的世界里,而不是这个事实的世界。首先找到孩子获取可怕图像的来源,是想象的,还是看到的,在哪里看到的,然后将那些片段融入一个故事里。比如孩子在街上看到打架或车祸,你可以用手偶这样讲。
    有一个男人在街上不小心被车撞了,头裂开了,血流了出来。但很幸运的是,有人看见了,打了119。救护人员迅速跳上救护车,驶向了事发现场,滴嘟滴嘟滴嘟。护士到了以后,非常仔细地看了那个男人的头,清理了血迹,把那人抬到担架上,然后抬着担架一起上了救护车。有一个医生非常擅长缝细小的针角,他迅速缝好了那个男人的头,那针角小得、细得几乎都看不到。然后这个男人进入了梦乡,睡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太阳照在他的脸上,他起床照镜子看到伤口被缝合得很好。当医生来看他,他深深地表示感谢。
    无论孩子遇到什么场景和片段,我们能将它们放到一个上下文当中。帮助孩子消化吸收这个场景,而不是让可怕的画面卡在身体里,不知如何处理。
关于骨骼,可以告诉孩子,在我们的肉体里面,我们的骨骼是多么美妙的结合,因为有了骨骼我们可以站立,可以行走,可以奔跑。     对于敏感的孩子,我们要感受他的疼痛,与他共情,但可以通过故事,告诉他们事情没有那么糟糕。
 
    4.问:面对孩子不能做的事该如何说?家里有六岁和一岁多两个孩子,如何回答对两个孩子都好?
答:小的和大的孩子处理方式不一样。当小孩子面对热锅,你说这很热,会烫伤。然后对大孩子说,你知道这会烫伤妹妹,把妹妹抱到别处去玩。还有一个例子,带着大孩子过马路,你不希望他冲过去,你会示范给他正确的方法,然后领着过去。而小孩子就要抱着过去,然后你对小的说,等你长到你哥哥这么大的时候,你也可以安全地过马路。这时就需要转化语言,把"不行,不可以,停下来"这样的词汇改为等你大一点的时候就可以怎样。或者说"如果你被炉子烫伤,我会帮你涂抹药油",这也是正面的回答。用正面的语言和大孩子说话,等大孩子习惯了这样的语言,会很自然帮你带小的孩子。
在幼儿园也是一样,不要总是说"不行,不可以",我们试图提供给孩子一个可以转化的另外一个场景。这就是幼儿园混龄的意义,小孩子学习大孩子,大孩子照顾小孩子。
 
    5.问:0-7岁,给孩子道理的东西多了,会有什么影响?
答:如果小孩拥有过多智性思考的话,身体会不太精细。头脑的连接也不会很紧密,而且思考的变通性也不灵活。因为0-7岁主要构建物质身体的意志层面,过早跳到了14-21岁主要构建头脑的思考层面,如果今后遇到什么危机,他的灵活性、内在的韧性以及修复能力就都没那么好。我们说的是一些可能性。实际上在小时候接触了太多头脑的东西,但我们的身体也尽可能地运作着。
但如果我们做错了什么,那么我们就要原谅那些无知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知识更新了,所以决定从今天开始,要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对待孩子。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