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瓣花心智教育——超智能时代的多元心智统合发展移动版

首页 > 学习资料 >

【全息亲子游学】金:天坛介绍

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和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距今580多年的历史。它占地270多公顷,面积接近故宫的4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

祈年殿

天坛的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内外坛两部分。外坛原来仅设西门,内坛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明代祭天与祭地都在这里举行,称之为“天地坛”。嘉靖时期开始实行天地分祭,在紫金城东北另建“方泽坛”,用于祭地,原“天地坛”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

祭天仪式(该照片取之网络)

天坛的皇帝祭天活动每年进行两次。第一次是农历正月十五,在祈年殿举行,称作“祈谷礼”,祈求"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冬至,在圜丘坛举行,向“皇天上帝”禀告五谷已经丰收,感谢保佑之恩。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3

天坛公园地图

皇帝祭天的路线,是从西天门进入,先右转到斋宫“致斋”。如果是正月十五祭天,就出斋宫东行,上丹陛桥向北,在具服台更换祭服后进入祁年门,登上祈谷坛。如果是冬至祭天,则是出斋宫南行,左转至南天门内上神道向北,在东侧具服台更换祭服后进入昭享门,登临圜丘坛。所以,游览天坛的路线应该是从西门进入,沿着皇帝的脚步由南向北进行。但现在的地铁“天坛东门”站,修在了东天门以北祈年殿以东的位置,从检票口进入园内,沿长廊直接就进了祈年殿。因此,从东门进入后比较合适的游览路线,是先游祈年殿,再往西天门、神乐署、斋宫,然后到南天门,进昭享门,向北游览圜丘、皇穹宇,再折向东南游览神厨、宰牲亭,返回到成贞门,由丹陛桥向北,在具服台南侧右转至东天门,沿外坛东墙向北,经七星石返回东门入口。

天坛联票(含祈年殿、圜丘、皇穹宇)35元,斋宫另收门票10元。

天坛的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的祁谷坛建筑群,南部的圜丘坛建筑群,西部的斋宫建筑群。从东门进入后,沿长廊经过宰牲亭、神厨,到达祁年坛。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4

长廊

长廊在祈年殿东门外,连接北侧收藏祭祀用品的“神库”、制作供品的神厨和宰杀牲畜的“宰牲亭”。长廊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共72间,俗称“七十二连房”。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5

维修中的神厨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6

祁谷坛

祈谷坛就是祈年殿下边的三层圆形高台。坛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坐落在祁谷坛上的祈年殿,通高38米,直径38米。祈年殿圆形结构象征天圆,三重蓝色琉璃瓦象征蓝天,层层向上的攒尖顶象征蓝天重重,鎏金宝顶象征一统天下。大殿金顶碧瓦、红柱白栏,显得辉煌华丽、高贵庄重。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7

祈年殿内景

祈年殿巨大的身躯全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呈环状排列,内层最高的四根叫“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象征一年四季,支撑上层屋檐;中层十二根叫“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支撑第二层屋檐;外层12根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共24根,象征24节气。三层共28根,象征28星宿。殿内设置三层天花,中间为龙凤藻井,梁枋间布满5千多幅龙凤和玺彩画,所有龙凤花纹都用金箔贴制,是名副其实的金碧辉煌。大殿没用一砖一石,全凭木质构件之间的卯榫交叉,斗拱支架,显示了高超的建筑工艺。

祈年殿内中央安放着“皇天上帝”牌位,称为“神版”,两侧安放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神版,叫做“配祀”。其实这些东西平时是应该供奉在皇乾殿的,到皇帝祭天时才转移过来。现在的陈设是为了向游客展示祭天时的场景。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8

东配殿

位于祈年殿台基前院落两侧的是东、西配殿,是分别放置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的地方。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9

皇乾殿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0

皇乾殿内景

皇乾殿在祈年殿北侧,是平时用来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先祖神版的殿宇,农历初一、十五定时扫尘、上香。皇帝祁谷坛祭天前一天,要到此上香行礼,然后将神版放于龙亭(类似滑竿的物件)内,抬到祈年殿,安放进相应神位,准备接受第二天的祭拜。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1

西天门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2

斋宫东门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3

斋宫北门护城河

斋宫位于西天门内南侧,坐西朝东,是皇帝祭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斋宫前部是正殿,中部是太监值守房,后部是皇帝的寝宫。斋宫规模宏大,典雅清幽,明、清两朝皇帝均在祭天之前来此“致斋”三日。雍正以后的皇帝开始偷懒,前两日改在紫禁城内 “致斋”,最后一天才来天坛斋宫。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4

神乐署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5

陈列乐器

神乐署位于斋宫西南,属于西外坛,是管理祭天时演奏音乐和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也是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嘉靖时乐舞生总人数曾达到2千多名。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6

圜丘坛

圜丘坛即天坛,也叫祭天台,位于最南端的南天门内,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圆台。坛通高五米,下层直径55米,上层24米,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7

棂星门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8

圜丘近景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19

圜丘坛顶

圜丘最上层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向外第一圈铺设扇形石为9块,第二圈18块,直至最下层二十七圈的243块,均为九的倍数。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其几何学原理的设计与建筑材料的计算极其精确。“九”象征九重天,表示天体至高无上,是皇天上帝居住的地方。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0

天心石(都在等,只好连不相识美女一起照了)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1

望灯杆

圜丘坛西面有三座高大的石台,台上现存一根长杆,高九丈九尺九寸,叫望灯杆。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燃点长四尺、粗一尺的特制“蟠龙通宵宝蜡”,可燃烧十二个小时。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2

燔柴炉

圜丘坛内墙东南有一座用绿琉璃砖砌成的燔炉。祭天结束时,把从皇天上帝神位前撤下供奉的牺牲、祝版、祝帛等祭品,投放进燔柴炉内焚烧。皇帝在燔柴炉西侧设置的望燎位上行“望燎礼”,称为“望燎”。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3

燎炉

燔炉东侧前方排有8座燎炉,用于分别焚烧配祀的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祭品。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4

圜丘北门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5

琉璃门

出圜丘北门,进对面的琉璃门,就到了皇穹宇。皇穹宇与圜丘坛是一个建筑整体。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6

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围墙为圆形,皇穹宇坐北朝南,南面是三座琉璃门, 东西各有配殿。皇穹宇的作用与祈年殿后边的皇乾殿相似,是平时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圜丘、祈谷两坛都是用于祭天的,只是祭祀的时间不同,所以这里与皇乾殿供奉的神位是一样的。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7

皇穹宇内景

皇穹宇由环绕的两层16根柱子支撑,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顶部为金龙藻井。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独一无二。院内东配殿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及星辰神版,西配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亮)及云雨风雷神版。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8

回音壁

皇穹宇院落圆形围墙高近4米,墙体磨砖对缝,十分紧密光滑,形成音波折射体——“回音壁”。当二人分别靠近墙壁轻声说话时,即使相距很远,也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当站在殿前甬路北数第一块石板上击掌一下,能听见一声回音;站在第二块上击掌一下,可以听见两声回音;站在第三块上击掌一下,则能听到三声回音。这就是著名的“三音石”。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29

神厨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30

宰牲亭

神厨和宰牲亭在圜丘坛东侧,是为圜丘坛祭天活动宰杀牲畜、制作供品的场所,现未开放。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31

成贞门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32

丹陛桥

成贞门在南北两坛之间,从南进入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叫“丹陛桥”。之所以把道叫桥,是因为道下边有一个小涵洞。这条建在内坛主轴线上的石砌台基大道,全长360米,宽30米,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相差两米。皇帝走在上面步步高升,如上天庭。路中心的石板道是天帝神灵走的“神道”,左侧是皇帝走的“御道”,右侧是王公大臣走的“王道”。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33

具服台

丹陛桥靠近祁年门的东侧建有具服台,皇帝进入祁年门祭天之前,在这里更换祭服。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34

七星石

七星石在祁谷坛的东侧,距离现在的公园东门入口很近。据说明嘉靖时有一道士说这里太空旷,不利于皇位和皇寿,就弄了七块石头镇在这里。清朝又在东北方加了一块小一点的,表示不忘祖籍,就变成了现在的八块

北京旅游攻略图片35

优美环境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