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号—17号带着3岁8个月的孩子去武汉参加了幼儿成长培训,收获很大。经过这次学习,了解了0—6岁孩子心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便决定要把这么好的育儿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人获益。
1、当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得不到时,孩子会用哭声控制母亲,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欲望。因为孩子哭的时候,无论有理还是无理,妈妈总是惊慌或妥协,日复一日,这种情况就日益加剧。实际上这对母子,是母亲被孩子控制了几年。孩子为什么会如此控制母亲?从一开始,母亲就不坚定,没有制定好规则和界限,比如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予放纵。因为母亲自己是非标准不明确,对穿衣、吃饭、零食、言行、交往等等都没有合理清晰地制定好规则,以及没能身体力行予以示范。孩子平时看似不经意的要求,家长没能及时智慧发现,给予正确的引导,于是家长每糊涂一步,孩子就更进一步,家长糊涂两步,孩子能进三步。 妈妈在建立规则之前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爱孩子,接纳孩子,理解孩子,孩子这样的行为不是孩子的错,让孩子感到安全,感到不被指责,感到不被否定。建立规则的整个过程,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是爱你的,你做错事,妈妈也依旧是爱你的,但是妈妈对无理的要求是坚决不予妥协的。”要能让孩子感受到充足的爱,也就是温柔——爱和接纳。如果母亲不曾改变,孩子的问题只会愈演愈烈。这个孩子长大后将是更多的痛苦。他会将这种控制演绎到同学、同事、未来的婚姻家庭。但除自己的母亲,有谁会这样妥协他?最终受伤的还是孩子自己。母亲却是害了孩子一生的导火索。妈妈这种没有立场的随顺,是打引号的“爱”,实际是“害”。这种“温柔而又坚定”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最难落实的,因为这六个字的后面,是老师和家长内在的定力、耐心、爱心、奉献、无私、智慧、经验、实践、理论等等最全面综合的展现。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家长和老师,孩子需要的是一个不断成长和不断进步着的家长和老师。这种不断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力量才是我们给予孩子和影响孩子一生的东西。
2、孩子没有能力克制他自身向外犯错误的力量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化解的力量而不是打压。单靠打压解决问题,问题依旧还存在于孩子的心灵内部,不但没有解决,还又给孩子加上了一个更大更重的包袱,也就是道德的包袱,贴上一个“不乖、不懂事、好孩子、第一名”等等所谓好的,不好的标签。出现这种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处理:①感受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②感受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知道,让孩子知道③询问或陈述事实真相④根据以上信息,参照常规规则,协商建立新规则⑤拥抱并说出我爱你。 案例一(摔跤):一个孩子迈过石头时,摔倒了正在哭,妈妈看到了全过程,走过去,抱起孩子,对孩子说:“宝宝走路时,没有看到地上的石头,摔倒了,吓了一跳。”一般情况下,孩子立刻就好了,要不稍等一会就好了。陈述事实的过程,孩子就能好的原理,是因为,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孩子不需要你说:“不害怕,没关系”。孩子需要的是清楚刚才发生的经过,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孩子就感觉安全了。
案例二(滑滑梯):有两个孩子在玩滑梯,出现了矛盾后,一个三岁的小宝宝在痛哭,妈妈在旁边看到了全过程,于是抱着孩子对孩子说:“刚才宝宝坐在滑梯上,哥哥站在宝宝的后面,把宝宝从滑梯上推了下来,宝宝吓了一跳,宝宝吓哭了,是吗?”孩子一般会点点头,很快情绪就稳定了。接着可以帮助孩子再理解一下哥哥,明白正确的做法。“哥哥也很喜欢滑滑梯,但是哥哥有点着急了,所以推了你,你能原谅哥哥吗?接着可以带着孩子(孩子自己愿意)到哥哥旁边,对哥哥说出孩子真实的感受。比如说“我们一起去看看哥哥吧,你吓哭了,他一定也害怕了。”然后帮助孩子表达出来。“刚才你推我,我吓了一跳,现在好了,你还好吗?”这样做可以帮助哥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感受,因为哥哥也是孩子,他也会害怕,哥哥也要从这件事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心里造成的影响。这样处理后,对于两个孩子都是正面的成长,都是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接纳。 希望这些方法能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得益,同时作为一个母亲,我也会逐步的改善自己,观察自己的想法,按照弟子规上面的113件事去要求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将来为自己的家族争光,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