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很烦恼,1岁多的宝宝最近经常用手打别的孩子,妈妈每次都严肃地对她说:不可以打人,可是下次孩子还是打人。
从多元心智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妈妈是在给孩子讲规则,比如不能打人、不能拿别人东西、要有礼貌等等。
其实,很多小孩子打人、踢人并不是头脑控制的,而是在特定场景下身体的条件反射。比如某个人曾经导致孩子受惊吓,下次再遇到这个人时,孩子就会不假思索地打过去,把这个人赶走。
这种条件反射靠讲道理是很难改变的,而是需要通过重复的身体行为和感受来逐渐改变。
家长可以温柔而坚定地握住孩子的手,中断“打人”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用更适当的身体体验逐渐替换原有的体验。同时还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支持能够让孩子获得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能够逐渐稀释和替代孩子在这种场景下的恐惧,让孩子放松下来,从而让打人的应激反射消失。
另外,家长给于孩子的这种温柔的抓握,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手加强感知和意识,帮助孩子的意识对自己的手进行更好的控制。
总体来说,每个孩子的身心都有多个层面,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家长给于不同的教育方式:
1. 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改变他们行为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手把手地带着做、领着说。
2.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在带着做的同时,可以唤醒孩子的感受,比如对孩子说:“你打了妹妹,妹妹会疼”,“你拿了小美的东西,她找不到会难过的”。但这时孩子的感受还没有成熟,还不太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需要耐心地通过反复的熏陶帮助孩子在“带着做”和“感受”之间建立连接,帮助“感受”这种内在力量的成长。等孩子再大些时,他的感受里逐渐成熟,能够控制自己行为时,他原有的条件反射就会被感受所升级和驾驭。
3. 到四五岁时,再有意识地说明规则,让规则和之前逐渐形成的行动和感受联系起来,最终帮助孩子达到“行动”“感受”“规则”在体内合一的状态。
这个过程就是在帮助孩子的心智在规则、行为、感觉等多个层面建立全息的心智模式。
另一方面,虽然孩子很小时对他讲规则和道理很难有直接的效果,但是因为规则、道理与行动、感受同时出现,就会在孩子身心内在建立起这些元素之间的连接,储存在孩子的内在。等孩子长大了,能够听懂和驾驭这些规则了,他对规则的反应就不仅仅依赖规则的力量,也能够通过存储在内在的这些潜在连接对行动和感受进行更好的控制。所以说,对小孩子也可以用具体的方式呈现规则,这些亲身体验的案例会潜移默化的塑造孩子的心智,有了这些基础,长大后再阐明规则时就能有更好的内在支持和效果。
这就是多元全息教育的成长目标,实现身心合一。这样,成年后,道理才能有效地转化为行动。很多成人学习了很多规则,却无法付诸行动,并不是头脑不重视,而是身心不合一,头脑中的规则与感受、行动之间没有很好的连接。
而多元心智的全息成长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和谐地成长,拥有综合的力量去适应全新的互联网时代。
微信扫码加好友,免费进入六瓣花多元心智全息成长群,一起研讨,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