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二:帮助孩子在分离中成长
刚出生的孩子并不能区分自己和外部世界。(宝宝多大能看清妈妈?)
如果家人非常细心地照顾和关爱,总能及时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那么孩子就无法意识到自己是世界中独立的个体。孩子会无意识地以为:自己只要有需求就会被满足,自已的欲望通过哭等方式表达出来就会被解决。 很多被溺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都无法顺利完成与世界的分离,他们以为自己的需求都应该被满足,无法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自己付出努力,并承担责任。
幸好,孩子的需求总会有未被及时满足的情况。比如孩子饿了会哭,有时很快就能吃到奶,有时却要等很久才能吃到,即使自己使劲哭也不能完全控制这个过程。慢慢地,孩子体会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是由自己之外的事物来满足的。 这样,孩子慢慢形成了“自我”的概念与意识,体会到自己与世界其它部分是分离的。这种分离的体会必然会带给孩子痛苦和不安,如果孩子没有同时体验到与世界间可以信赖的链接,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与外界建立安全感的一个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孩子会通过嘴和身体对外界进行探索和接触,让从世界分离出来的自己重新与外界建立起连接。 孩子在两个月到1岁左右,他会将抓到的每样东西都放到嘴里尝一尝,嘴成为他认识世界最重要的工具。孩子还会不断通过手和身体来触摸身边的一切。嘴、手、身体触摸到的物体会给予孩子有规律的反馈,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身体与世界其它部分的边界,同时也体验到了自己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
就这样,孩子在意识中完成了从一到二的转变。这里的“二”的体验是:我与世界是分离的,但我与世界也是相互链接的。分离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安全感则会从交互和链接中产生。
在情感层面,如果孩子的抚养人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比较充分,孩子就会从互动中感受到和亲人的链接,逐渐建立与他人的相互信任的交流方式。如果孩子缺乏亲人足够的照顾,不舒服了没人理会,他的不安全感就会非常强烈。 如果孩子的生存焦虑得不到满足,在未来的发展中,他就会不断地寻求对缺乏的关爱的替代性满足。这种替代性往往体现在吃喝无度上:储备脂肪、渡过饥荒,这是人类遗传下来的本能。
孩子需要的安全感不是绝对的安全。绝对的安全只会来自于没有生命力的事物,也必然会导向禁锢和死亡。
在从一到二的转变中,分离和安全感是互相促进的。如果孩子能够体会到很好的链接和安全感,也就会更有力量去实现自我的建构、与世界的分离。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呈现多个叛逆期,每个叛逆期都会反映出他内在的成长,反映出他正经历的更高层次的分裂和链接。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需要看到孩子在这些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和困惑,用爱支持他渡过这一个个成长的关口。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