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我们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我们
时间:2017-10-22 17:31 来源:六瓣花 作者:六瓣花 点击:次
我们家长老师在孩子不听我们某些话时,我们就无法接纳孩子,这是因为我们家长内心的焦虑,和孩子本身毫无关系,只和我们自己的内心有关系。我们的内心为什么在面对孩子的某些问题时,就会莫名地如此敏感和焦虑呢?我们要好好地静下来,去找到我们心灵深处的问题,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
一天一个好友打电话问我说,他的孩子12岁,特别爱看青春剧,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她不再看这种片子。我也很突然。因为我也没深入接触过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明白这个青春剧好像是和我在大学时看的《流星花园》差不多时,我说,首先想不让孩子看片子,这个想法本身,就先错了。你的心里已经给自己一个答案了,就是已经打算不让孩子看,说明开始想控制孩子了,想以自己的喜好意愿去控制孩子。
首先我们应该是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一下孩子为什么会看。接着我们一起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喜欢看这样的片子?喜欢看片子这件事本身已经是结果了,那么这件事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们想直接在结果上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找到原因。第一,可能是同学们都在看,由于从众的心理,孩子可能会去看,因为同学都看嘛。第二,可能到了青春期,孩子就喜欢这类片子。那么如果我们真想解决问题,就一定要了解对方,就要学习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常识。第三,过度喜欢一个东西,一般来讲是有所缺失而在补充或寻找什么?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缺失的是什么。一般来说,还是和父亲母亲的亲子关系有关。家里不能补给的情感、知识,孩子会到学校同学中寻找补给,如果同学中无法补给,会通过媒体、书本、视听觉去补给。
总之,我们俩不能在没科学理论基础的分析时,就无知地在这里来做任何决定。孩子这时可能对开始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更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被控制、被指责。
如果家长太焦虑了,看见孩子看片子,立刻就下判断对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这是家长自己的心理判断,家长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家长自己的问题需要家长自己解决,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不是问题,却是另外一件事,这是两件事情,不能搅和到一起来看。
当家长越焦虑越想控制孩子时,孩子越会抵抗。现在独生子已经很可怜了,想找个理解的、能说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关注孩子的人有一堆,但总在要求孩子、控制孩子。孩子的心灵哪有什么自由可言?
我们一起商量出一个办法。首先还是那个基本原则,先要接纳孩子。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看这个片子。或者自己也看看这个片子,只有自己看了这个片子,才有发言权,才能和孩子在一个平台上沟通,才是对孩子选择的尊重。当我们真心地尊重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反馈回来的也会是尊重。如果我们能体会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时,我们可以以这个片子为平台,以理解孩子为前提,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片子,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引领孩子,而不是打压控制。家长的地位是在孩子的崇敬中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在打压中建立起来的。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孩子会引领我们,让我们大人明白很多道理,孩子有时会被我们低估,如果我们家长真的能放低自己的高姿态,孩子智慧的火花会如泉水一样涌出,让我们惊叹。
孩子在被我们家长接纳时,孩子反馈给我们的也会是接纳。孩子真的就是那么纯真,问题是在于我们家长都太顽固,不曾真心地对孩子认错和改变。
今天一个朋友给我电话,说孩子近来总骂人,气得他们俩口子收拾孩子好几回都不管事,问我该怎么办。其实每每我们遇到问题时,条件反射不是妥协就是有想改造、控制孩子的欲望,其结果不是家长发脾气,就是孩子哇哇乱哭,总之就是两败俱伤,不但本身的问题没解决,反而又多了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做的还是先平静地接纳孩子出现了一些现象,接受这个现象,接受孩子犯错了。不让自己的情绪启动,深呼吸,调平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孩子的牵走了,不要焦虑地夸大放大事情的结果,比如骂人发脾气就怎么怎么样了,长大后就怎么样了,就不孝了、就犯上了。焦虑那么多当然会生气上火,接纳、接受是处理一切问题的第一步。第一步错了,步步都会错的。
接着要感受孩子在骂人发脾气时的感受。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平静,那么第二步就会感受不到,或是感受错了。一般孩子骂人,有几种原因。第一,三四岁的孩子不太懂,当孩子发现骂人时大人、老师就会关注他,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喜欢说屁呀,死呀,屎呀等等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大人上钩后,孩子会乐此不疲地玩这种游戏。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当孩子骂时,家长不予理会,孩子玩几回没意思了,也就不用这招了。但是孩子会换招哟!孩子会极其聪明地巧妙换招,以达到控制家长、把家长搞得团团转为目的,家长还傻傻地不知道。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得知这个孩子骂的是:“你们都去死吧……”孩子的这种骂法不同于上面那种,似乎是一种宣泄和对压迫的反抗。这时家长要注意了,找找原因是不是有强烈打压孩子的现象。这个家长给我说,她和她爱人在孩子不听话时总打孩子。其实打孩子是家长没有智慧的表现。换个角度来看,这个孩子表现出骂人的症状是好事呀!说明孩子已经在提醒和警告家长了,家长这时只要冷静下来,好好体会孩子的愤怒来自于哪里。家长只要心平气和,一定能体会到的,找到原因,问题就好化解了。
有家长问,我也爱孩子,怎么没有呢喜悦?我想此“爱”非彼“爱”吧。一个“爱”是家长的有贪求的爱,这种“爱”更多的是要满足家长自己心性上的缺失,也因为这个藏得很深,家长自己基本上都很难觉察和认识到。当自我成长到能够观察到自己的心念时,你会看到这个“爱”是自私的,为家长自己好的,并没有真正为孩子本身。另一个“爱”是圣贤们演绎出的智慧的“爱”。这种“爱”更多的是放下要求,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理解孩子、读懂孩子,以一种平和、淡定、不纠缠、不纠结的心去对待,这种“爱”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哪些爱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哪些爱是在真正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我们一定要看到。
我们可不能轻易地说自己“我真的爱孩子”。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这个“爱”就不是“真爱”。
短短几个月的实践,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实践出真知。”孩子也要通过他的践行去领悟,而不是我们老师家长自以为很有知识和能力去教育、去干涉、去制止、去评判。孩子要会自己学会走路,我们不要担忧焦虑。目前我们教育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提前开始了担忧和焦虑,替孩子做出太多的决定,干预和干涉着孩子自己进行思考和决定。我们家长和老师需要静下心,内观好我们自己。而孩子需要的就是时间,成长的时间,我们家长要学会等待,耐住性子等待。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一般家长都已经等不及,就已经上前制止,或给予帮助、或给予答案。孩子没有错,错在我们家长没有智慧,没有耐心。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成长,做好自己的同时,真的就成就了孩子。放开我们那双焦虑的眼睛,放开我们那双急切的手,放开我们那个迫切的心情,接受孩子的打闹,接受孩子的顽皮,接受孩子的不懂事,接受孩子的请求,接受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健康快乐来自于家长老师先要有“接受”的态度,“接受”是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只有先“接受”才会平静,才会看到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才会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有智慧和孩子沟通,一切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 |
- 上一篇:向孩子真心道歉
- 下一篇:情景体验:亲,请你放下恐惧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