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瓣花心智教育——超智能时代的多元心智统合发展移动版

首页 > 学习资料 > 讲座培训 >

全息沟通案例:女儿太敏感

一、      案例陈述
  我家女儿八岁半,上三年级了,比较听话,在老师眼中也是比较乖的孩子。但她比较敏感,孩子之间产生了矛盾之后,女儿就会抱怨。

  女儿主要是我妈妈来带,孩子姥姥比较传统的,给孩子立好多规矩,遇到事情一定要孩子找自己的原因。比如两个孩子发生矛盾了,姥姥首先会去责备我们家的孩子。女儿经常抱怨姥姥说教,觉得姥姥说的不对。因为我从小也是被这样培养长大的,姥姥的这些规矩我也基本认可。有时太苛责的规矩我不认可,就会导致我妈妈很伤心。
  我们家女儿周末上的兴趣班,班上有我同事家的一个男孩,那男孩喜欢惹我女儿。那天大家上完课了,这男孩弄一个投影设备,影响到大家。那个男孩的妈妈也在,但不去管,任凭她的孩子影响大家。我们家孩子就把那个孩子推到门外:“既然你不好好听课,你就出去玩”。那个孩子非要进来,两个人就对峙了,还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我就跟孩子说:你别去管他,他不是没惹你嘛,他影响的是大家。女儿说不行!这时老师让大家进来,我就把女儿揪回来了。女儿越想越委屈,说是那个男孩不对,妈妈没有听到那个男孩威胁自己的话,不理解自己。最后女儿哭哭啼啼地走了,说我只是看到了今天这个状态,虽然今天男孩没有惹她,可是以前是经常惹她的。
 
二、      情景演练


【女儿】别捣乱了,大家还上课呐!
【男孩】干嘛,我喜欢这个。
【女儿】大家上课呐,真是的,老这样,不许这样。
 
【母亲】别闹了,你怎么老是这样呀,想想在家怎么跟你说的。
【女儿】妈,那你老是说我,不说别人。你看人家妈都不管他。
【母亲】但是他没有碍着你啊,他这次又没招你。
【女儿】可是你看看,这么多人呢,大家都要学习呢,为什么他老这样?
【母亲】但是我觉得你应该管好你自己的事儿。
【女儿】我自己是管好了,没人管他哪行!
【母亲】别人不也在那画画吗。你像其他同学一样,别管他,让老师来管他。
【女儿】你看人家妈,人家妈怎么没说。你们老说我,什么事儿都说我。你不想想,如果没有人说,老师也不管,怎么办呀!
【母亲】她妈不管她是不对的。
【女儿】我觉得妈你真是不能这样,什么事儿都找我的原因,什么都对我提要求,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呀!
 
三、      行为和感受、需求
下面是情景演练时各位扮演者的行为、感受和需求。
 
===男孩===
【感受】我就是个调皮的孩子,任何人说我都不听,我就这样。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就这么个的事儿。爱咋咋着儿!
【需求】希望别人注意自己,内心孤独。

【行为】乱动投影设备,影响大家。平时经常招惹别人
 

===女儿===
【感受】很委屈。那个男孩老惹我,他的妈妈从来没有责备他,我的妈妈却只是要求我做好自己。
          觉得妈妈不是很能理解我,也不能很好地维护我,我就想爆发。
          如果老这样的话,那我肯定会去跟那个男孩较量。因为我妈妈不帮我解决,我就要自己去解决。
【需求】需要妈妈,包括我家里人对我的这种充分的理解。
          需要感受到家人的维护,在我没有错的时候去维护我,而不是总说要管好自己。
【行为】爱抱怨。管闲事:制止男孩影响大家的行为。
    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哭着走了。   
 

===母亲===
【感受】看到他们发生冲突,很无能为力,没有办法,还比较担心。我不想让她受委屈,去让别人欺负她。
          我在家跟女儿说了很多次,她还去管人家。
          孩子说我不理解她,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自己也比较委屈。
【需求】我想让孩子好好的,让她一方面守规矩,也能比较幸福,能很好的处理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冲突。

【行为】我在家跟女儿说了很多次,要管好自己的事情。
          我也会跟她说,如果他老招你的话,你也可以去打他,但是你绝不能伤害到别人,对你也不好,那是底线。
          女儿推那个男孩时,我告诉她那个男孩今天没惹她,让女儿管好自己,把女儿揪回来。
 

=== 男孩妈妈===
【感受】有点尴尬。自己的孩子捣乱,引起其他的同学必须去制止他。做为家长觉得自己管教不严,所以有点儿尴尬。想去制止他,但欲言又止,觉得这个事并不是特别严重,让他自己去规范自己的行动,自己去解决。
深层感受:没有力量去表达需要大家的理解,也没有力量管孩子,坐在旁边一动不敢动。
【需要】希望老师和其他家长对孩子这个行为的理解。孩子是比较淘气,希望大家包容一下。

【行为】不管孩子,任由儿子影响大家。
 
 
四、      更有效的沟通
建议处理方法
1.     感受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听到,让自己听到

  感受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听到,让孩子听到
2.     说出孩子的需求,也说出自己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让自己知道
 
女儿可以对同学说

  你想找点儿好玩的事情做,你希望别人注意你,你想找我一起玩,是吗?
  你这样惹我的方式我不舒服,你可以直接和我说:“我们一起做些好玩的事儿吧”
   
妈妈可以对女儿说

  你特别希望妈妈能维护你、理解你。
  妈妈其实特别爱你,以前是妈妈做的不好,以后妈妈会更加接纳你、帮助你。
 
男孩妈妈可以对儿子说

  我知道你是想得到大家的接纳,想妈妈对你更多的关注。
  妈妈平时对你的关注和接纳太少了,以后会多陪伴你的成长。

五、      学习和实践效果
课堂反馈

  听到扮演女儿的同学说出做女儿的感受,提出问题的妈妈哭着说:“我觉得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我知道自己错了。”妈妈知道了自己的沟通方式对女儿的伤害,也唤醒了自己心中对女儿的爱。母女两人把自己感受和需求都说了出来,让自己知道,也让对方知道,在感动和喜悦中相拥而泣。
 
一周后妈妈的反馈

  上周通过演练给我的感受太深了,尤其是扮演我女儿的家长,她说出来了我女儿一直想说但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话,对我确实是一种内心的强烈的震撼。
  我回家也和妈妈沟通了一下。妈妈是个很讲究规矩的人,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让她改变也挺难的。我跟她商量,起码这一个星期我们少一些说教,我妈妈也认可了。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沟通还是可以的,确实也看到孩子也有变化,受了欺负也没那么过激了。
  我跟那个男孩的妈妈也说了一下上课的感受。孩子的做法是不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对他陪伴还是不是他想要的。虽然她反驳我说陪伴孩子挺多的,但我还是觉得我说的话她是听进去了。这两次我妈妈带孩子去上课回来,说那个男孩有变化,变好了。我说真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我觉得老师教的这些办法特别管用,非常感谢!
 
老师点评:

  那个男孩的家长听完你的话后,虽然没有直接承认自己的问题,但是他的妈妈听进去了,感受到了。家长内在发生的一点点的自我反省,行为和语言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男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你和女儿的关系也改善了,然后你可以把和妈妈的关系也处理一下,这是树根和树干的原理。因为妈妈是我们的根,孩子是我们上面的果实,如果我们和妈妈的关系不发生调整和改变的话,我们和孩子的改变其实是表面的。你和妈妈已经开始沟通了,就等于在你们家的三代关系上都扫了一层灰。那深层的灰怎么去扫呢?那就一定要感受妈妈的感受。当你的妈妈的感受被感知到的时候,当你能够感受到你妈妈的感受时,你妈妈会跳过你把爱直接给到孩子。她给你还是有点儿不好意思,但是她爱孙女的心是直接的。你妈妈会把你对她的感受和接纳直接给到你的女儿。如果你是要求妈妈,说妈妈你这样不对,你对孩子应该怎样。妈妈的感觉是被否定。她被否定了,心一关闭,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这些力量传递给孩子。
 
一个月后妈妈的反馈

  非常感谢老师,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观念转变了。仅仅几个星期的时间,家里都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这几周,我们家就是按照老师说的点点滴滴地做,去理解孩子、关爱孩子。当我们关爱她的时候,她就会反过来理解我们。
  同时我也是孩子,我的妈妈也了我极大的包容和支持,我们也去理解我妈妈。我经常跟孩子说,你看姥姥很辛苦地带你,姥姥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也能看到和接受了。家里三代人都发生了变化。
  我觉得老师虽然说得挺简单的,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让简单的话深入你的脑海,深入到骨髓,你去践行的时候,肯定就会有效果的。非常感谢您!发自内心的。
 
六、      案例总结

  非常感谢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提供了这样连续性的课程安排,能够让家长有一个完整的学习成长过程。这个妈妈从学习到演练,然后在实践中一步步产生实际效果,最后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七、      案例要点

  规矩的设定要建立在情感被感知的基础之上
  在互联网时代,好的、对的东西也要以合适的方式给予对方
  如果沟通不好,往往会导致委屈和抱怨
  关注孩子内在的感受,并不意味着纵容他不好的外在行为
  为了改善母女的关系,也要改善妈妈和祖辈的沟通模式
  孩子需要成人足够的保护,否则:“如果妈妈不帮我解决,我就要自己去解决”
  我们总觉得矛盾的处理总得某一方退让,如果能看到双方内在的感受和需求,往往能发现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案,同时深化了双方的心灵链接。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