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瓣花心智教育——超智能时代的多元心智统合发展移动版

首页 > 学习资料 > 讲座培训 >

孩子经常打小朋友,说了很多次都不管用

叶露:“H同学,你的孩子现在几岁啦?”
H:“2岁3个月了”
叶露:“如果是2岁3个月的小朋友呢,还不满3岁,这个时候,他的打人,应该就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常规意义的去伤害别人,上升不到这种程度哈。最多是一种自我情绪的表达,或者是一些社交上的行为,一些不正确的行为,但是绝对不会上升到他要去伤害。因为我们平时对‘打人’这两个字的理解会对应上伤害,会对应上这样做不好,你是个坏孩子。首先,我们要对打人这样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什么正确的认识呢?就是对这么小的孩子,他的打人绝对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伤害,也不是我们认为的攻击。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么大的孩子的打人的行为呢?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孩子,他想进行一些社交,但是他又不知道如何社交,而采用了一些不正确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他想表达的这个意思,和他的行为并没有准确的对接。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或者是老师,要观察到,孩子他想动手去碰触到别人这种行为,孩子的内心到底想要做什么?要找到这个原因:可能是社交?可能是非常想要一个什么东西?也可能是不知道要怎么办,很烦恼、很烦躁,就是要去碰别人,也许是一种想要保护自己的反射,也可能是别人也曾这么对待过他,他就会这么去表达。这些可能性都是有的,但是,最主要的是,在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或者家长,要去用心的去感受孩子行为的背后,此刻,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刚好H同学也在现场,你现在回忆一个图景,因为你孩子的这个行为,每个图景的情况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他每一次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都打人,但每一次和每一次不同,他每一次对这个小朋友或那个小朋友产生的行为,有的时候是相似的,有的时候是不同的,那么,请H同学能不能调出一个图景,我来帮助你看到,你的孩子在那一次,他触碰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他当时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好吗?H同学,你方便上麦吗?好,你闭上眼睛去回忆某一次,他所谓的那一次被称为打人的行为,你闭上眼睛,调出某一次,现在你闭上眼睛去回忆那个图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之前发生了什么?然后,我的孩子,伸出手,碰到了另外一个孩子。这个图景我们可以看到。”

“好,出来了一个图景,你闭上眼睛听我说:今天带他去玩沙子,他把沙子弄到了小朋友的身上,然后哈哈大笑,然后玩球,滑滑梯,他看到一个小朋友,就上去打对方,然后还打了好几次。”

“这个行为,从这个描述上看,似乎好像是有点儿攻击性了,不太像我们之前说的自我保护呀。H同学,你再仔细的把你描述的这个图景,和你用的描述的措辞,进行一下对接,看看是不是客观的?是否加上了你的主观的、排斥的心理?再一次感受一下,孩子当时真的是你刚才所说述的这样吗?从这个措辞里面确实可以看到,你对这个行为是有一些不是很接纳,确实是有困惑在里面,你再仔细的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放下你的烦恼和困惑,闭上眼睛再一次去感受,你家的宝宝正在玩沙子的时候,他把沙子搞到小朋友身上,他的这个行为,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到底想做什么?H同学,你慢慢的体会,他在玩沙子的时候,他把沙子搞到小朋友身上的时候,他在哈哈大笑的时候,他的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H:“第一次,应该是觉得好玩,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玩,第二次,可能是因为我说他,叫他不要打人,然后他反而会更要去打,这个小孩还是挺有自己的想法的,不怎么接受家长对他的规劝。”

叶露:“H,这样子哈,我们来分析一下你刚才说的话。第一次他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玩,就是他把沙子搞到别人身上,你感觉就是因为他觉得很好玩,才这样的;第二次,是因为你说他,第二次就是滑滑梯,看到小朋友,去打对方,你觉得是你让他不要打人,他反而更要去打。H说,第一次我说他当着很多人的面说,所以他可能有点儿觉得伤自尊。”

“好,你再继续寻找这个答案,你应该是能找到的,只要你闭上眼睛,慢慢的去回忆,他把沙子搞到别的小朋友的身上,哈哈大笑的那一刻,他的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我们一个图景、一个图景的来解决问题,好吗?”

“很好,H找到了自己的答案,H说,孩子可能是觉得挺好玩的,跟别的小朋友互动,是他觉得是挺开心的事情。”

“是的,我们首先要相信,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他的内心是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些邪恶的,那么坏的。这是我们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对于儿童的发展规律来说,首先要认知的,就是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许多错误行为,只是他不知道该怎么正确的去做,真的他不是一个坏的、或者不好的、给他人格上的不好的评价。那么通过刚才H慢慢的去感受孩子当时的感受,发现孩子当初是觉得沙子挺好玩,他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儿,他也不知道这种玩儿会给小朋友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因此他把沙子撩到了别人身上,但是他的内心,是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互动,他觉得这样很开心,但是因为他的这种行为,会让我们大人条件反射地感觉到,这是不好,太不给妈妈面子了,或者是太不好了,怎么可以把沙子撩到别人身上呢?这是我们正常的、看到孩子这样行为的一个正常的反应。”
H:“然后我就碍于面子,当着很多人的面去说他。因为不说吧,别的家长会很生气,然后当我当着别人的面说她,可能就伤了他的自尊。”

叶露:“很好,H同学就感受到了,说她是出自于什么呢?是出于对自己的面子的维护,如果不说的话,对方的家长会很生气,于是就采用了常规的处理方式,就是,为了维护另外一个家长和孩子的利益,赶快提醒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常规的带孩子的方式方法。几十年了,我们也没有觉得这个方法有什么错误,但是对于我们今天在这儿学习,去学习教育孩子的正确的方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惯用了几十年的方法错了。错在哪里了呢?错在没有去尊重两个孩子。”
“同时,现场的两个家长也是需要被尊重的。我们先去梳理一下关系,有两个孩子还有两个孩子的家长,第一个首先要呵护到两个孩子,当一个孩子把沙子撩起来,看到另外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给撩沙子的孩子一个正确的表达,说出这个孩子撩沙子他内心的感受。通过刚才的分析,H同学感受到了,撩沙子的孩子当时他的感受是什么呢?他当时的感受是,觉得沙子很好玩,特别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他觉得这样玩很开心,他觉得别人也会觉得这样玩很开心。所以他用了这样的方式对待别人,这就是撩起沙子来的孩子的感受。
我们先去去看看,对方的小朋友,沙子撩起来时,他的内心是什么感受呢,当时在现场,对方的孩子被沙子触碰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反应。对方的孩子很害怕,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看着他的监护人。他的家长就说了我的孩子,不要这样,这样不好。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我们要让两个孩子,在这个环节里,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对方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的过程中。一个孩子在成为自己的时候,他要借助正确认识自己和认识对方,才能一点点真正成为他自己。在这个环节里面,我们如何帮助一个孩子成为他自己,首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跳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内在本质,也就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那么我们可以用常规的方法,感受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
H同学你当时可以这样处理。你当时应该先平静下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第一个反应是要平静下来,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尽量安静感受孩子的感受,在两个孩子的中间蹲下来,对两个孩子说:“宝宝刚才是想跟贝贝玩,但是呢,宝宝不知道,这样子把沙子撩起来,碰到贝贝,贝贝是会不舒服的”,把他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宝宝就是想跟贝贝玩,想跟贝贝玩沙子。把贝贝的想法也说出来,要让两个孩子都听到“贝贝被宝宝的沙子碰到了,不舒服。”为什么要用不舒服这个词来表达呢,就是说宝宝这个行为让贝贝有不舒服的感受,不要把他上升到我被宝宝伤害了这种高度。只是上升到他的一种感受,不舒服,“宝宝把沙子撩起来,贝贝吓了一跳,很害怕”把这个过程描述出来,这样让两个孩子都知道,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两个孩子都知道,让两个孩子都能正确认识刚才这个环节发生了什么,正确的观察,正确的认知。
同时,孩子还会借助我们家长刚才的两个表达,学会一个正确的表达方式。这个是需要我们成人示范出来的。如果我们成人示范的是:“宝宝你这样打人不好,你不对”那么,宝宝就会认为他的这个行为叫打人,不好。他就会忘记他刚才的行为,其实是他很想跟贝贝玩。他就没有办法对自己的内在的感受,就是很想跟贝贝玩,对接的是一个“你这样打人不好”,宝宝会进行一个错误的认知,贝贝也是如此。贝贝内心的感受是吓了一跳,因为突然宝宝的沙子过来了。对贝贝的表达也是这样,清楚的描述刚才发生的事情,不要做任何的评价,“宝宝不对呀,”“贝贝很受伤啊”过大的夸大了贝贝的这种被害的感受。这样对两个孩子都不好,我们的标准再次强调,不要对孩子的人格进行评价。
通过两个正确的表达,对宝宝的表达和对贝贝的表达,两个孩子都会安静下来。宝宝知道他这样特别想和对方玩的这种行为,导致的结果是另一个小朋友害怕了,不舒服了。宝宝就知道了。当两个孩子都正确认识到了自己和对方的感受之后,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就是如何正确的和对方互动,这是需要我们大人教会孩子的。
第二步,正确的引导和处理。第一步就是感受对方的感受,说出对方的感受。第二步,我们正确引导,对宝宝说:“宝宝,你很想和贝贝玩沙子,觉得这样很开心,可以把沙子放在桶里或者沙坑里,但是不要放在贝贝的身体上”可以给他示范下,除了身体以外,其他的地方都是可以放的,但是就是不要洒在对方身上,对他有一个正确引导。可以对贝贝说:“贝贝,你可以告诉宝宝,宝宝,你是想和我玩对吗?但是别把沙子洒我身上,吓我一跳,不舒服,你和我在桶里一起玩,好吗?”把这句话慢慢的说出来,要贝贝说清楚,可以慢慢说两遍,如果孩子比较大,可以让他重复一遍,如果孩子比较小,你可以慢慢说,让孩子能够听懂就好了。这样贝贝就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社交,正确的互动,以及在遇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时,应该如何去面对,保护好自己,又能正确的告知对方,帮助到对方。也就是说,这个大人要对两个孩子都要进行正确引导。
基本上,通过这两个环节结束之后,旁边看着的大人基本上不会有太多传统的想法,他会通过看到我们正确的示范,知道,原来撒沙子的孩子不是个坏孩子,他原来是想玩。在场的大人也能学习到,被撒沙子的孩子是有力量保护好自己,同时还能帮助到对方的。这么处理完,在场的每一个大人,都会学习到一个正确的对待孩子的方式,就会使得旁边的大人,不会因为孩子产生人身攻击和矛盾冲突。如果还有大人不能理解,我们可以把刚才的两步在给大人表达,但是一定要平和表达,让大人不要起情绪。基本上就这两大步就完成了。
两个孩子正确认识了自己和对方的感受,也知道如何正确的去面对和处理。
H同学也知道了,刚才在玩滑梯,孩子去打别人,是因为他的内心在刚才撒沙子的环节并没有得到理解和尊重,才会出现一个加剧伤害别人的行为。这就是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减少暴力倾向,就是要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体会孩子,去接纳他,并给与他正确的引导。不进行人格上的评价和攻击,孩子就会慢慢的内心有爱,有理解,因为被理解了之后,他会去理解别人。
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减少暴力倾向,就是要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体会孩子,去接纳他,并进行引导,不进行人格上的评价和攻击,孩子就慢慢的会内在有爱、有理解;因为他被理解了之后才能理解别人,当他被告诉如何正确的进行社交和沟通的时候,他的内在通常就不会恶性循环,不会产生情绪,再去伤害别人,他就不会再有了。好的,H同学因为你问的你的孩子玩沙子的这件事情就回答到这里。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