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瓣花心智教育——超智能时代的多元心智统合发展

六瓣花心智教育——超智能时代的多元心智统合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这样接纳孩子的情绪真的好吗?

时间:2017-11-01 09:45来源:未知 作者:六瓣花 点击:
以下是一个妈妈在群里分享的经历: 老公说附近开了个露天游乐场,想带襄襄去玩玩。 于是我们仨穿戴好出门了,爸爸抱着襄襄一路叨叨:自己走一会?这么大了还让爸爸抱呢? 我知道老公其实是开玩笑呢,老公喜欢把女儿惹翻逗弄女儿,这是他跟孩子互动的模式,我

 

以下是一个妈妈在群里分享的经历:

 

  老公说附近开了个露天游乐场,想带襄襄去玩玩。

  于是我们仨穿戴好出门了,爸爸抱着襄襄一路叨叨:“自己走一会?这么大了还让爸爸抱呢?”

  我知道老公其实是开玩笑呢,老公喜欢把女儿惹翻逗弄女儿,这是他跟孩子互动的模式,我不吭声。

  突然,孩子哭起来:“不要你抱了,不去玩了,我只要妈妈,妈妈,我们回家!”
  我抱着情绪激烈地哭喊的襄襄:好!回家!襄襄太生气,太伤心了!
  爸爸懵了:“怎么了?怎么了?就这么回去了?”
  我抱着襄襄往回走,襄襄哭着哭着,不那么激烈了,我又说:“襄襄觉得爸爸嫌襄襄了,襄襄太伤心了!”
  孩子一听,仿佛找到了准确的表述似的,冲着爸爸就哭喊:“你嫌我,你嫌我!我不要你了!”
  我说:“爸爸你是嫌我们襄了吗?还是开玩笑的?”
  爸爸如梦初醒,忙不迭地道歉:“对不起,爸爸开玩笑的,爸爸只是觉得襄襄太可爱了,逗逗你而已,爸爸再也不这样了。”
  襄襄破涕为笑:“开玩笑的,那还差不多,以后别跟我开这样的玩笑了,我再给你一次机会。”
爸爸一个劲地亲:“谢谢宝贝原谅爸爸,爸爸一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我功成身退,轻松地跟在旁边,看爷俩卿卿我我地亲着抱着。

 

  到了游乐园,襄襄在围栏外看着,可能觉得这个地方跟自己脑海里想象的不一样,就喊:“什么地方啊?里面有别的小孩!我不想进去!回家!”
  我一口答应:“好!回家!我们不喜欢这个地方!”
  爸爸:“啊?就这么回去了,爸爸给你推荐的地方这么不好吗?”
  襄襄一撅嘴:“回家!我不喜欢,回家,回家!”
  我爽快地答应:“好!咱们走。”
  襄襄说:“爸爸会说什么呢?”
  我说:“宝宝不喜欢爸爸推荐的游乐园,爸爸看起来有点难过。”
  襄襄说:“既然是他推荐的,我就勉强喜欢吧,进去看看。”
  爸爸:“谢谢宝贝照顾爸爸的情绪!”
 

  进去之后,一个小男孩时不时就跟过来,男孩一靠近,襄襄就气急败坏地边喊边冲出游乐园:“我不喜欢他,我不喜欢这个地方,我要回家,回家!”
  我跟在襄襄后面,抱起她,跟她一起喊:“讨厌,讨厌那个小孩老跟着我们,太讨厌了!”
  喊完了,襄襄转身往游乐园走去:“我还要玩。”
  老公跟在后面笑。


  后来玩秋千,我在陪襄襄玩,襄襄走到哪里,男孩就要走到哪里,男孩一不小心在爸爸脚边摔倒了,爸爸伸手扶了一把,襄襄立即哭喊:“别扶他!你别扶他!你都不管我!”
  爸爸立即走上前伸出双手:“爸爸抱。”
  襄襄推开爸爸的手:“妈妈抱,不要爸爸,你去给别人当爸爸吧!妈妈,我们走,留下他一个人,不要他了!”
  我说好,抱着他远离爸爸,我说:“好,离开他,不要他,让他变成没有老婆和宝宝的人、孤孤单单的人!”
  骂了好几分钟,襄襄平静下来了,看向爸爸,爸爸朝我们走过来,襄襄笑起来,朝爸爸伸出手,俩人又抱上了。


  玩了将近两个小时,襄襄生了大大小小十几回气,十分八分钟就哭喊一通,每次我都用同一招:认同孩子的需求和情绪,跟她共情,一起骂,或者更准确地描述她的情绪。
  情绪发完了,孩子又变身成小天使,无数次说要回家,然后又重新主动投入玩耍中,堪称接纳孩子情绪的一个经典案例。
 

  回到家,孩子进门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玩得真过瘾!”
  我笑:“生气也生得很过瘾!”
  襄襄哈哈笑:“是的!我喜欢你,妈妈!”
  我:“我也喜欢你,亲爱的。”


  爸爸今天状态也出奇地好,不急不躁的,回来后也很轻松惬意的样子——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我回想我自己在这整个过程中的状态,一直处于极佳状态,对孩子没有产生一丝一毫的评判,全都是赞赏和允许,我自己散发出来的这种气息,想不感染到家人也难啊!

 


  这个案例的分享者在与孩子共情方面做得很好,和孩子建立了很好的链接,也帮助孩子认识和疏导了内在的情绪。

 

 

  另一方面,我们心里要清楚,我们和孩子同频的目的,不是为了和孩子一起堕落,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当孩子表现出来的表达方式是伤害到别人时,这个妈妈完全顺着孩子的思路,有时是全盘模仿,有时甚至更进一步。如果她能够在接纳孩子的基础上示范一种相对“无害”的表达方式,就会为孩子提供一个模仿的榜样。

  设想一下,如果不加引导,孩子长大后仍然随意发脾气,可能会伤害到很多人,自己也会遭遇很多挫折。

 

  另外,如果能对5%和95%有更深的理解,帮助女儿认识自己如此表达背后的需求,也帮助女儿认识爸爸或那个男孩内在的需求和受到的伤害,就有助于唤醒孩子对他人内心的感受力,唤醒孩子心中的爱。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接纳和理解的滋润,也需要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内在需求和外在问题,还需要规则(避免伤害别人)的塑造和磨砺,需要体验到更多的素材和成人提供的身心示范,最后将以上这些要素系统化地结合,获得有机的成长

 

 


  以上是从支持孩子成长的角度分析。如果我们做为导师,从辅导这位妈妈成长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到,这位妈妈显然是刚刚在接纳这个要素上获得了一次突破,感受到了和孩子链接的喜悦,急迫地向大家分享。

  这时,我们就不必急于指出她在其它要素上的缺失,可以让她先暂时沉浸在这次突破的喜悦中,让这次突破的成果更扎实。这时,对孩子短暂的不良影响可以暂时搁置,毕竟妈妈的成长对孩子会有更加长久深远的好处。但导师也要限制这个妈妈的分享的受众范围,避免其中的不圆满给她带来的潜在伤害,也减少对受众的混淆和误导。

 

  导师支持妈妈成长的这种方式和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实际是类似的。

  孩子的每次成长都不会是完美的,我们要先肯定他的成长,用赞叹和喜悦给于积极的反馈。同时也要设置相对安全的环境,尽量避免孩子的不完美带来的不良后果。

 

 


附:寓言一则

  一位老师教孩子走路,却不接受孩子任何一条腿落在后面。孩子一迈出左腿,老师立即就批评孩子右腿落后了。当孩子把右腿迈到前面时,老师又会批评孩子的左腿落后了。

  孩子不知所措,犹豫再三,只好双腿并起来跳着走。

  可是老师还是不满意,因为他觉得跳跃很不稳定,也不文明。

 

  最后,孩子只能学着蛇和鱼一样游动前进。

 

  孩子一边游走,一边安慰自己说:其实,美人鱼也挺稀有珍贵的。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