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扔棍子事件处理 孩子拿着一个小棍子到处扔,好几次差点扔到我身上。自从春节后从老家回来,孩子这种行为比较多,我挺担心。说,“不要扔”这些话没用。我意识到,这个行为也有其原因,孩子在老家已经习惯这样比较大的动作,然后孩子的一些能量启动后一下子收不住,所以回家后也继续。但是就怕扔到人,伤害到人。经过一系列思考后,我想到昨天梳理的模板方法。我就用第一步感受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第二步感受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第四步制定规则,用这三步来解决问题。我先和孩子说,宝宝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扔棍子特别好玩,能把棍子扔得很远、很带劲。宝宝说,是的。我接着说,妈妈好怕,就怕你把棍子扔到妈妈身上,伤害到我。宝宝听了后在那里看着我。我接着说,要不宝宝你这样,你从门口那边开始扔过来,这边从桌子这边扔过去,这块区域没有人,不会伤害到人,你可以扔。宝宝听了后就照做了,果然没有扔到人,就又扔了几次,后来就不扔了。我就放心下来了。发现其实宝宝挺懂事,不是故意要来伤害我,给他制定规则后,他能做得很好。 二.宝宝醒来后,希望我上床去陪他。 孩子哭着要妈妈上床去陪他,妈妈不愿意,怕孩子冷,也怕孩子长大了这样太依赖妈妈了。于是妈妈还是应用上面的三步来处理。 妈妈把手放在宝宝的脖子下,怀抱着宝宝说:“宝宝,你想妈妈上来抱着你,觉得有妈妈抱着很温暖,是吗”? 宝宝说:“是的”。 妈妈说:“妈妈也想上来陪着宝宝,抱着宝宝。但是妈妈怕妈妈身上冷,冻着宝宝,所以,妈妈这样抱着宝宝。宝宝你觉得妈妈这样抱着你舒服吗?” 宝宝:“舒服”。 妈妈:“那好的,以后妈妈就这样在床下这么抱着你,这样你也不会冷到,还能让妈妈抱着。” 宝宝:“好的”。 妈妈舒了口气。回想以前,孩子提出要上去抱他,妈妈是直接说出自己的理由,孩子很难接受,又哭又闹。但是今天妈妈先说了一下孩子的感受:宝宝,你想妈妈上来抱着你,觉得有妈妈抱着很温暖,是吗? 效果就不一样了,可能是宝宝觉得被尊重被理解了,所以很快就配合了。就差这么一点,要是其他很多地方都能摸到孩子的心理,能顺利沟通该多好啊。 (责任编辑:六瓣花教育) |